考试竞赛目录
一、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
二、“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三、“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四、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互联网英语听说挑战赛
五、“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
六、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七、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赛
考试竞赛详情
一、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
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包括英语演讲、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笔译、英语口译五项比赛。大赛于2020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自2020年进入榜单以来,已连续五年入选。
1.参赛对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外籍留学生。
2.赛程安排: 每年一届
(1)校赛:一般在10月,由本校外国语学院组织实施。
(2)省赛:一般在10 月至 11 月前后,由各省赛组委会组织实施。
(3)国赛:一般在11 月至 12 月前后。
3.奖项设置:
(1)校赛:设置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由校赛组委会决定。
(2)省赛:设置金、银、铜奖,获奖比例由各省赛组委会决定。
(3)国赛:设置冠军 1 名、亚军 1 名、季军 1 名,金、银、铜奖若干名。
(具体情况以当年主办方发布的文件为准)
4.大赛官网:https://uchallenge.unipus.cn
二、“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大赛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理念,专注打造高校学生语言文化类一流竞赛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复合型、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大赛于2023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
1.参赛对象:
(1)中国学生组:参赛学生须为中国籍,全日制高等学校在读,学段、年级不限。
省赛和全国赛均以团队形式比赛,每个团队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队参赛。每个团队最多含1名英语类专业学生;不允许跨校组队。每个团队最多可设3名指导教师。中国学生组参赛语种为英语,参赛案例用英语撰写,允许使用少量说明性的汉语。
(2)国际学生组:参赛学生须为非中国国籍,在国外接受基础教育,本人及父母母语为非汉语,中国境内全日制高等学校在读。省赛和全国赛均以团队形式比赛,每个团队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队参赛。不允许跨校组队。每个团队最多可设3名指导教师。国际学生组参赛语种为汉语,参赛案例用汉语撰写,允许使用少量说明性的英语。
2.赛程安排:每年一届
(1)校赛(初赛):一般为5至9月
(2)省赛(复赛、决赛):一般为11月中旬前
(3)全国赛(决赛、总决赛):一般为12月初
3.奖项设置
(1)省赛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获得与团队相对应的指导教师奖。所有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将获得由大赛省赛相应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
(2)全国赛设特等奖3名(冠军、亚军、季军各1名),晋级全国总决赛但未获得特等奖的团队获得一等奖,晋级全国决赛但未晋级总决赛的团队获得二等奖。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获得与团队奖项相对应的指导教师奖。
4.大赛官网:https://ict.sflep.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49
三、“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青春力量。自1996年创办以来,大赛作为每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公众演讲比赛(IPSC)的中国区官方唯一选拔赛,表现优异者将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青年学子的风貌。大赛于2023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
1.参赛对象:大学组、青年组
2.赛程安排:每年一届
(1)校园选拔赛/地区初赛:一般为1月至5月
(2)地区复赛:一般为4月至5月
(3)地区决赛:一般为5月至6月
(4)全国半决赛/总决赛:一般为10月
3.奖项设置:
(1)初赛:综合排名靠前的20%-60%的优秀选手(同一学校最多2名)将晋级地区复赛。组织校园选拔赛的学校每校有1-2名选手晋级地区决赛。
(2)地区复赛:所有选手及指导教师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荣誉证书,证书可在官网进行认证、查询及下载。
(3)地区决赛:设冠、亚、季军各1名及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所有参与地区决赛的选手及指导教师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荣誉证书,证书可在官网进行认证、查询及下载。
(4)全国半决赛/总决赛:设冠、亚、季军各1名及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冠、亚、季军及一等奖选手将有机会参与21世纪报社的节目录制。参与全国半决赛/总决赛的选手和指导教师将获得不同等级的荣誉证书,证书可在官网进行认证、查询及下载。
4.大赛官网:https://contest.i21st.cn/college/
四、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互联网英语听说挑战赛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我国新质生产力,经慎重研究并报相关赛事主管单位备案,中国信息协会决定今年将“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英语听说挑战赛”更名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互联网英语听说挑战赛”,并于2023年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
1.参赛对象:我校本、专科全日制在籍学生(研究生、留学生除外)均可报名参赛。
2.赛程:
(1)省初赛:一般在10月。采用线上的形式进行比赛,网络平台根据参赛选手的发音、语调、流利度、完整度四个维度自动生成的最终分数与排名进行评审,评分采用百分制。省级初赛成绩=线上成绩×100%。
(2)省决赛:一般在11月。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比赛。比赛以英语听说能力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网络平台根据参赛选手复述原文基本点的覆盖率综合评分,评分采用百分制。省级决赛成绩=网络平台成绩×50%+评委打分×50%。
(3)全国总决赛:一般在11至12月。线下比赛,由现场网络平台智能打分和现场评委打分两部分组成。全国总决赛成绩=网络平台成绩×50%+评委打分×50%。
3.奖项设置:
(1)省初赛:按比例产生校赛一、二、三等奖。
(2)省决赛:按比例产生省赛一、二、三等奖。
(3)全国总决赛:按比例产生全国一、二、三等奖。
4.大赛官网:https://www.jskxz.com/home
五、“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
“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是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学生的英语词汇竞赛,由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大赛旨在通过线上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词汇基础,推动英语词汇学习和测试手段的创新,提高英语智慧教学水平。已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观察目录。
1.参赛对象:
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大赛设立“本科非英语专业组”、“本科英语类专业组”,每位学生仅能选择其中一组参赛。
2.赛程:
大赛分为校赛、省赛和全国决赛三级。校赛由各高校自主组织,省赛和全国决赛由组委会统一命题和监考。校赛一般在4月举行,省赛和全国决赛在5月举行。
3.奖项设置:
校赛奖项及颁奖事宜由参赛院校自行确定。省赛和全国决赛阶段,大赛组委会按成绩为各组别设置特、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电子获奖证书。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将获得对应级别的指导奖项。
4.大赛官网:
大赛主要依托“词达人”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赛事信息发布和报名也通过该公众号进行。
六、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广大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多届,得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和各高校师生的大力支持。
1.参赛对象:
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2.赛程: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通常每年举办一次,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在各参赛高校进行,决赛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织机构统一组织。具体赛程时间会根据每年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3.奖项设置: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奖励等级。二等奖和三等奖通过初赛产生,分别依据各参赛高校初赛人数的15‰和30‰评选。特等奖和一等奖通过决赛产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织机构根据决赛成绩确定。总获奖比例为参加初赛人数的86‰。
4.大赛官网:https://www.chinaneccs.cn/
七、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赛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赛是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一项以中华文化传播为主题的人文综合素养类活动。活动旨在落实二十大提出的“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参赛者可通过朗诵、自我介绍、故事撰写和朗读等多种形式参与,充分展示语言与文化的结合。
1.参赛对象:
面向海内外青少年,具体分为高中组、大学组(中国籍学生)、来华留学生组和海外组四个组别。
2.赛程:
大赛分为启动阶段、城市/初级阶段、省级/高级阶段和全国/中外青少年展演阶段。各阶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作品提交、初评、复评、决赛等环节。具体赛程时间会根据每年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3.奖项设置:
大赛设立风采之星、超越之星、舞台之星、传播之星等多种奖项,并为获奖选手提供现金奖励、教育服务奖励、荣誉证书等。所有参与中外青少年展演的选手还将被授予“中国故事精彩讲述者”称号,并有机会参与颁奖典礼特别节目录制。
4.大赛官网:https://storyofchina.cn/